各县(市)区教育局、卫计局,高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市疾控中心,市属各院校(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福建2030”行动计划》《“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精神,根据《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闽教体〔2018〕12号)要求,结合福州市实际,决定开展2018年福州市学校“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教育活动宗旨和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市校园和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使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各个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根据各个年龄段心身特点和教育基础,坚持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并促进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习惯。着力培养能胜任健康教育的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有关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内容。有效预防和控制本地存在的危害师生健康的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着力提高师生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健康福建2030”“健康福州2030”制订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题教育活动任务
(一)广泛开展福建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并呼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市属学校由市教育局和市卫计委组织申报和考核,各县(市)区属学校由所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卫计部门组织申报和考核,由市教育局和市卫计委统一汇总考核合格名单报送省教育厅和省卫计委进行确认和授牌。具体创建工作方案见附件1。
(二)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加强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福建2030”行动计划》《“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的宣传,提高师生“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学习贯彻《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扭转师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不正确认识,提高师生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三)建章立制,维护和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梳理现有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规定措施,修订和完善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性文件相抵触、与“健康第一”理念相悖的条文。制定促进师生健康的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校园传染病防控、校内禁烟、饮水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课、体育活动、健康帮扶等内容。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为师生健康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健康保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四)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摸清各学校健康教师队伍现状,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教师、校医队伍在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稳定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分批分次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所有从事健康教育的教师掌握必需的健康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科学合理核定教师开展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量,保护教师开展相关健康活动的积极性。
(五)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营造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消除可能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保证师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符合无烟学校参考标准,教学和生活建筑质量、教室黑板和课桌椅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快推进非卫生厕所改造和无水源学校建设,应在2020年前改造并消除所有学校非卫生厕所,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饮用水。落实学校食堂经营许可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制度、食品可溯源及留样等工作制度,清洁食堂内外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寄宿制学校要规范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督促学生自觉做好保洁工作。开展学校运动场所安全隐患大排查,完善校内体育场所设备设施,确保师生体育运动安全。
(六)改善基础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各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配足必要的专职人员和器材,保证学校开展必要的预防保健与救治、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等基本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七)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各学校要按照两个《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每学期安排6-7课时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开课率达100%。鼓励各学校结合学生健康需求和新时代要求,开发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特色课程。实施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优秀率25%以上。围绕世界和全国卫生主题节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健康大篷车”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培养健康行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八)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进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资源共享和健康互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学校健康工作的支持。学校要对学生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中小学校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组织家长学习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家长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示范者、健康行为养成的指导者。
三、主题教育活动安排
(一)实施方案制定和组织动员阶段。2018年6月20日前,各县(市)区、各学校根据本方案,总结学校长期以来开展健康教育的经验,查找不足,结合各地实际,在深入调研师生健康需求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可行、贯穿全年的“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动员宣传和工作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18年全年,各学校要按照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抓好工作落实。市教育局和市卫计委将适时组织派遣专家开展实地督查和指导,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三)梳理总结阶段。2018年12月,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学校梳理本区域、本学校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归纳总结活动中取得的积极成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体卫艺语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健康教育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创建活动的责任意识,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破解矛盾需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聚焦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课时难保障、师资难配备、教学质量难保障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健康需求为引导,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为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
(三)创新工作举措。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把体育与健康和生物、社会实践等课程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力求在学科教学与专题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上取得创新成果。
(四)加强督导检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情况的督导调研和结果运用,切实把学校健康教育抓出实效,解决好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市教育局和市卫计委也将适时组织专家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实地督查,确保主题教育活动见实效、出成果。
市教育局体卫艺语处联系人:谢富才,电话:83379580,电子邮箱:fztwyc@163.com,地址:东部办公区2号楼903。
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联系人:吴秀娜,电话:83213091,电子邮箱:fzwuwxjc@163.com,地址:东部办公区1号楼1406。
附件:1.福建省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方案
2.福建省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申报表
3.“福建省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推荐表
4.福建省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标准与考核办法
福州市教育局 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