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活动座谈会举行
时间:2025-05-25 09:53

  共绘科学教育新蓝图

  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教育协作迈入新阶段 

  5月22日下午,由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活动座谈会在福州第十一中学横屿校区举行。闽东北协同发展及福州都市圈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福州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唐新文,福建省教育装备与基建中心二级调研员林国泉,以及福州、莆田、南平、宁德、平潭等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学校代表共聚一堂,共商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大计。

  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楠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致欢迎辞。座谈会期间,闽东北“四市一区”教育部门分别就科学教育工作经验及协作计划作交流发言,唐新文副指挥长、林国泉调研员分别就深化区域协作、创建教育协作品牌和促进教育装备保障、技术创意创新等主题作指导讲话。

  林楠副局长阐述,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通过成立1个市级青少年创新学院,组建1个市级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10个市级科学教育协作体,建设100所市级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校,新增1000名科学教育学科教师等举措,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

  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长薛强表示,莆田市按照“先培育后选树”原则,坚持有主题、有内涵、有特色、有成效“四有”工作标准,以“百馆千所”社会资源整合为抓手,开展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工作,推动小初高科学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

  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林述刚介绍,南平市立足本土特色,将武夷山生态、建盏陶瓷等非遗技艺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开发67个特色课后服务课程,通过山海协作机制与福州开展师资交流,计划组建跨区域科学教研联合体。

  宁德市教育局中教科负责人宋寿生谈到,宁德市实施“五创五重”工程,通过院士资源引进、校企协同和竞赛活动,提出“学前重兴趣、小学重体验、初中重思维、高中重能力”的分阶段科学教育课程理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打造闽东特色科教品牌。

  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副书记张传晖提出,平潭立足两岸融合与海洋资源,开发南岛语族考古等特色课程,构建校馆社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城乡科教均衡发展,探索形成“学科建设为基础、平台打造为重点、资源协同为支撑”的特色发展路径。

  与会嘉宾实地调研了福州第十一中学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成果。该校以“至美教育”为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人工智能课程、科创发明、馆校企育人教联体等创新实践,展现了福州科学教育的创新活力。

  福州第十一中学利用横屿校区毗邻福州市科技馆的地理优势,与科技馆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课堂知识—场馆实践—创新应用”的闭环学习的科教创新模式。与会嘉宾还专程考察了福州科技馆,深入了解了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5月23日,“四市一区”与会嘉宾参与了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福州专场)。

  福州第十一中学利用横屿校区毗邻福州市科技馆的地理优势,与科技馆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课堂知识—场馆实践—创新应用”的闭环学习的科教创新模式。与会嘉宾还专程考察了福州科技馆,深入了解了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5月23日,“四市一区”与会嘉宾参与了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福州专场)。

来源:教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